阅读提要:刘吉华提起陈长征,还是会手舞足蹈地和比划当时的场景。他最后一次见到陈长征,是在几年前的一个雨天。那天,陈长征来咸丰回访,刘吉华知道后,早早跑到公路边迎接。陈长征刚一下车,刘吉华便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在雨中格外清脆。 (健康时报记者 张赫 侯佳欣 韩金序 曹宇悦)“小河涨水大河浑,半河浑水半河清,河中必有两样水,永远不忘党的恩……” 这是在湖北的“西大门”——咸丰县的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刘吉华,最爱哼唱的山歌。如今已86岁的他,尽管腿脚已不再灵活,行动也迟缓了许多,但听到“陈长征”这个名字,他仍会不由自主地怔住,浑浊的眼眸也不自觉泛起晶莹。 那是他和老伴儿的救命恩人。十几年前,老伴儿杨碧松双目几乎完全失明,是陈长征救回了她的一双眼睛。后来,刘吉华自己的眼里长了疙瘩,又是陈长征给他做了手术,仅收取了21块的药水钱。 陈长征,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2005年秋,他积极响应“国家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计划”,带着一个褪色的行李箱,一头扎进这望不到边际的大山里。武汉到咸丰,318国道上一天一夜的颠簸,让他第一次领略到“地无三尺平”的真正含义。 3月20日,湖北咸丰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梅勇为刘吉华做检查。侯佳欣摄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是土家族、苗族群众聚居地,也是革命老区,又是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因受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全县医疗条件及医疗水平都较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5年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始了对咸丰县人民医院长达20年的对口帮扶。 “大山里这样的老人(指‘白内障’)很多。一些人认为没治了,痛苦绝望地挣扎在黑暗中。一些人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来到县里,但县医院当时还做不了这种手术,只能推荐他们到恩施州、省医院去,这对于一个当时全年收入仅靠2-3头猪、1-2亩山地的农村家庭而言,等同于宣判了‘死刑’。” 回忆起那些年的无奈,陈长征仍会叹气。他说,“到了咸丰,看到当地百姓连几块钱的药都用不起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缺医少药’;在咸丰的大山里,我甚至遇见以往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角膜软化症患者。” 自2005年起,陈长征就开启了为咸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的公益之路。在国家“复明九号”流动手术车活动、湖北省防盲办公室和湖北省残联支持,以及他个人募集的2万多善款的支持下,累计让200多名咸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20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持续组织多个白内障专项公益项目,几乎消除了当地的白内障患者“存量”,并通过免费进修和手术带教,提升咸丰县人民医院眼科业务水平,让后续的白内障患者“增量”,在咸丰当地就能解决。 梅勇是陈长征在咸丰县人民医院的第一批徒弟。从最初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到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再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咸丰的眼科医生几乎都是陈长征手把手教出来的。如今,梅勇已经成了咸丰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不仅可以独当一面,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陈博士来的那会儿,我们的眼科尚且不能称之为一个独立的科室,大概就是一个门诊的配置,能开展的治疗更是寥寥无几。”梅勇说,是陈长征带着我们独立开展手术,完善了独立的护理单元,最后还在他的帮助下,让咸丰医院眼科成功晋级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如今,咸丰县人民医院已可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于2022年设立“白内障光明行”公益项目,在“十四五”期间为全县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除了眼科,产科、消化内科也是咸丰县人民医院的王牌科室。和梅勇一样,今年即将退休的产科主任熊亚平也曾师从第一批援助专家。她的师傅,是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的曹来英教授。 咸丰孕产妇死亡率曾高达千分之一。在曹来英来之前的半年里,咸丰就有4名产妇死亡,其中2人死于大出血。曹来英在咸丰的一年里,全县再没有出现孕产妇死亡病例。而后的二十年来,该县“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表现一直优异。 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大石板村村民饶艳的儿子,叫刘遇贵。家里人说,母子俩的命,是遇到“贵人”曹来英,才救下的。 2005年7月19日中午,时年22岁的饶艳在清坪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出血不止。咸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徐宗洲赶到镇上时,“产妇已失血2500毫升,休克了。”徐宗洲尝试了多种止血措施没能奏效后,他想起了刚从武汉到咸丰才15天的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曹来英。 接到徐宗洲的电话,正在咸丰医院病房忙碌的曹来英,拿上缝合线和3袋全血,赶到距县城30公里的清坪镇中心卫生院。3个多小时努力后,母子平安了。 饶艳是曹来英到咸丰后,从死神手里成功抢回的第一位产妇。而在下派咸丰期间,曹来英共接诊2668人次,开展B超检查共1368人次,下乡镇指导和实施手术268次,将13名危重产妇和胎儿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指导咸丰实施“降消”项目,曹来英先后用49天,穿梭在沟壑山峦之中,走访全县11所乡镇卫生院中的8个,察看了40多个村卫生室,最终给咸丰提出了9条保障孕妇生产安全的建议;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多期培训,把自己有独特心得的B超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山区同行。 熊亚平的记忆里,曹来英总是很忙,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她白天来上班,晚上又要给县、乡两级妇产科医生和妇幼人员上课,一讲就是三个小时。“我在咸丰的时间只有一年。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为咸丰做些事。” 20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咸丰中,累计共下派93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 400 余场次,培训医务人员 3万余人次。近年来,咸丰县人民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40余项,成功申报10余项科研项目。迄今,该院已成功创建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位于恩施各县市之首。 白内障手术后多年,81岁的杨碧松的视力仍然很好,甚至还能穿针引线。侯佳欣摄 “咸丰医院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帮扶。没有他们,我们啥也不是!”每每有人夸赞咸丰医院的进步,该院党委书记胡德俊总会如此“谦虚”。 定点帮扶这20年来,他几乎与所有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下派专家都打过交道,也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精湛技艺与无私奉献。 胡德俊是土生土长的咸丰人,曾在咸丰从卫生院医生到院长,又相继在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做院长。他时刻也在提醒自己,省医院的定点帮扶卓有成效,但更关键的是当地医生必须要尽快成长,加快实现从依靠“输血”到自我“造血”。 “这些年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儿,一是学科建设,二是人才培养。过去不敢做、不能做的,现在有了省医院和一批又一批帮扶专家的助力,我们有了更多的底气。”胡德俊说,自己每天晚上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点赞”,无论多晚总要看一遍朋友圈,给省里来的帮扶医生和医院的年轻医生送去关心和鼓励。 正是持续20年的上级帮扶与自我奋进,让咸丰县人民医院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数据就是最好的印证。咸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波介绍,2024年医院实现门急诊553318人次,出院 26252人次,手术6409台次,健康体检17637人次,平均住院日7.94天,住院例均费用5691.23元,住院药占比(不含中草药 ) 15.41%。 记者采访这天,恰逢咸丰县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一例乳腺癌手术的远程会诊。这种复杂病例,过去是完全没办法在县里解决的,这都得益于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 2014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咸丰县人民医院捐赠建立第一个远程会诊中心。2019年2月,咸丰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中心建立点对点远程会诊,迄今为止指导开展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470例,也让这470例患者避免了二次手术。 咸丰县人民医院依山而建,从山上坐电梯下来,右手边是近年来申报成功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牌匾。这所坐落于大山深处的县医院,2024年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存在。 咸丰县人民医院前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牌匾。医院供图 20年前,陈长征和曹来英选择的这条路,如今依旧有人再继续走着。 2025年春,同样是从武汉来咸丰支援的护理专家朱文芳,第三次提交了自己的延期支援申请。尽管无法时刻与家人团聚,但她却更放不下咸丰的老乡。泛黄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那些山雾洇湿的笔迹里,记录有咸丰护理团队改革创新的方案,有痊愈的阿婆塞来红鸡蛋的开心事,更有带领咸丰县医院“破天荒”斩获湖北省科普大赛一等奖的壮举。这一年,她已54岁。 自五年前来到这里,朱文芳几乎很少回去,甚至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我没想过父亲会走得那么快。”朱文芳回忆,“每次回武汉看他,父亲就赶我走。虽然他很舍不得我,但他说,县里的老百姓更需要我。” 一代又一代下派专家的努力,得到了咸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认可。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到“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博士服务团”,20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支援咸丰的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咸丰与武汉的这一对“亲戚”,却越走越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造福包括咸丰在内更多的边远地区的群众,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湖北“龙头医院”的职责使命。除了定点帮扶,近年来医院还着力打造“县域生命网”——先后托管、半托管80多家湖北县级医院,从管理模式、技术植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推动融合,提升受托医院的综合水平,真正让基层患者得到实惠。 如今,刘吉华提起陈长征,还是会手舞足蹈地和比划当时的场景。他最后一次见到陈长征,是在几年前的一个雨天。那天,陈长征来回访,刘吉华知道后,早早跑到公路边迎接。陈长征刚一下车,刘吉华便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在雨中格外清脆。 “年纪大了,放不动鞭炮喽。”如今的刘吉华已经放不动鞭炮,但他还能用那浑厚的嗓音唱山歌。得知我们要去武汉见陈长征,他情不自禁地哼起了那熟悉的曲调,歌声中饱含着老人对陈长征的深深感激。 记者离开时,那苍劲浑厚的山歌依旧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
近日,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医疗技术、便民服
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筑牢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