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药食同源如何守住健康与流量

健康新资讯 2025-4-16 10:42 东南网 1 0
 舌尖上的跨界养生圈粉年轻人,部分商家夸大产品功效


——药食同源如何守住健康与流量



药食同源理念下,福州出现中药咖啡。记者 沐方婷 摄


前有板蓝根青菜成春菜顶流,后有降脂羽衣甘蓝饮品火爆,连日来,随着不少年轻人养生血脉的觉醒,对健康饮食的要求提档升级,在低糖、低脂、无添加的基本配置之上,还叠加了各类养生诉求,带动药食同源市场掀起阵阵跨界风潮。面对这片新蓝海,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推动市场健康发展?记者采访相关企业、部门寻求答案。


跨界融合 获养生青年青睐


提起板蓝根,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就是感冒药。近日,市场上出现一款由板蓝根与油菜杂交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板蓝根青菜,一跃成为今年春菜界的顶流。在朴朴平台上,板蓝根青菜名列平台春菜回购榜第三名。


414日,在福州某商超内,记者看到,这款看似与普通油菜没太大差别的青菜,一公斤却可以卖到33元,是市场上普通菜心的35倍。即便如此,依旧有不少消费者尝鲜。自3月以来,福州市民小李一连复购了好几次板蓝根青菜,开始是尝鲜,后来发现口感也不错


板蓝根青菜的出圈,折射出现代人对饮食寄予了除温饱以外更多的养生期待,这种期待也让福州的药食同源市场掀起阵阵跨界风潮。


石斛咖啡健胃益脾,决明子咖啡润肺通便,罗汉果咖啡清热清肺……在福州白马中路的一家草本咖啡店内,10款中药草本咖啡各有各的养生功效,门店内药食同源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里是部分咖啡爱好人士的养生打卡地。店主告诉记者,门店专门精选了适合添加到咖啡中的草本中药,让咖啡既能提神又能养生,打破人们对咖啡的传统认知。


中药奶茶、中药月饼、中药冰激凌……近年来,从茶饮到咖啡,从面包到零食,药食同源跨界产品加速捕获现代人的芳心。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0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近30%。


不同于老年人养生的传统认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养生的重视,药食同源市场的消费群体开始日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4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群体在药食同源市场的渗透率已达19%,展现出较大的市场消费潜力。


药食同源目录扩容 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在餐饮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每到饭点,位于仓山区淮安路的草本汤门店依旧顾客满盈。作为一家主打各类药膳汤的餐饮企业,福州草本汤有自己的独特法宝”——以汤水为切入口,传承福州地方草本药膳风味,让汤品成为调节现代人亚健康的食疗辅助。


药食同源市场的发展,基于药材食品的准入。企业负责人林春松告诉记者,一些传统药材并不包括在药材食品行列,作为连锁餐饮企业,自然不会使用。目前,国家在逐步扩大药材食品范围,将有更多潜力药材有望位列其中。


药食同源目录的持续扩容,也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截至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先后4次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共涉及地黄、麦冬、天冬等106种物质。


部分行业乱象能否得到及时整治,也影响着药食同源市场的发展。调理便秘、治疗失眠、清肝清肠、提高免疫力……走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部分药食同源商家而言,各种功效往往是其核心招牌,也成为不少消费者愿意一试的原因之一。


然而,部分商家铤而走险,在饮品或食品中添加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非食用物质,并过分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出现类似一杯见效”“药到病除等说法。对此,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要追求或过度迷信商家对其功效方面的宣传。


北京市盈科(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罗锦斌表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只能是医疗广告才能使用见疗效的广告用语,如果是违规使用,例如使用消炎、抗炎、活血等,不仅涉嫌违反广告法,也涉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提高大众认知和健康素养至关重要


要充分挖掘药食同源这片新蓝海,还需提高大众认知和健康素养。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蔡淑坤告诉记者,目前纵观福州乃至福建,有关药食同源的探索和发展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气候,更多是个别企业的零星探索,相关研究和实践并不多,但药食同源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中值得努力的方向。


看准药食同源背后的潜力,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建议政府加大对药食同源领域产学研平台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药食同源产品标准体系,为药食同源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食药监管的同时,普通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的认知以及健康素养也至关重要。林春松认为,可以做一些药食同源药材基地,搭建门店体验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药食同源理念,提高公众对药食同源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


针对药食同源市场的年轻消费力量,也有业内人士建议,面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健康功效,还应注重产品的口感、包装、文化内涵等方面,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产品、提升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尤其要关注的是,食药物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福建中医药大学杜建教授强调,即便列入食药物质目录,也并不建议毫无禁忌地食用一些中药材,中医养生讲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跟风。(记者 沐方婷 文/摄)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健康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健康行业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友情链接
新手指南
内容审核
商家合作
广告合作
商家入驻
新闻合作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9|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9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