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对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新时代重庆体育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从训练场到赛场、从全国赛事到奥运舞台、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他们用汗水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体育诠释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 重庆市体育局联合上游新闻推出“重庆体育力量”专题报道,讲述他们助力重庆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的“体育人生”。 体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市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8月,重庆市荣昌区,清晨的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健身步道上传来阵阵脚步声,“场地约好了,老地方见!”成了市民的高频对话。全民健身,就像飘香百年的荣昌卤鹅一样,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 让健身“举步可就、触手可及” “我已经在小程序上预约了场地,明天打羽毛球,不见不散哦!”如今,每周末在微信群里邀约球友打球,已经成为荣昌居民陈芷晴的日常。自荣昌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免费开放后,55岁的陈芷晴便成了那里的常客。 羽毛球爱好者张静怡,也感受到了这种便利的变化。她从小接触羽毛球,如今每周固定打一两次球,不仅球技提升了,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前‘一场难求’,现在场馆多了,条件好、价格还便宜。”她说,这让坚持运动变得更容易,也更有动力。 2023川渝全民健身跑比赛。 这样的便利,源自荣昌织起来的一张全民健身“服务网”。重庆市荣昌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戴纪印介绍,近年来,荣昌区通过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供给体系,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与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双覆盖,建成健身步道490公里,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15万平方米,人均3.25平方米,基本实现“举步可就、触手可及”的健身场景。 不仅有场地,还有“搭子”。戴纪印介绍,荣昌已培育21个体育协会、190余个跑团,注册会员超20万人。各类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去年全年接待市民166万余人次。 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作为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近年来,荣昌区通过探索“体育+旅游”“体育+产业”“体育+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打出高质量发展“健康牌”,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4“铁骑力士”重庆·荣昌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暨渝西八区全民健身跑。 近四年,荣昌共承办了柔道、摔跤、拳击、武术等国家级赛事16场,市级赛事20余场。去年12月的荣昌马拉松赛吸引了1.2万名跑者,创下新高。据介绍,荣昌每年举办大型赛事活动10次以上、区级群众体育赛事100次以上、单项赛事活动300次以上,国家级、市级赛事举办天数超180天,获评国家体育总局“最佳赛区”。 除此之外,荣昌常态化开展社区健身跑、乡村健身跑等“八个跑”活动,整理全区28条跑道攻略,做强“全民健身一起跑”品牌,形成了“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浓厚健身氛围。 “非遗+体育” 激发全民健身消费活力 “我们把荣昌文旅的流量,转化成全民健身的燃料。” 戴纪印介绍,“为激活全民健身消费活力,我们创新‘非遗+体育’融合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2024“铁骑力士”重庆·荣昌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暨渝西八区全民健身跑。 一方面,荣昌聚焦体育装备制造,高标准打造重庆荣昌体育产业园,形成鞋服、器械、智能设备全产业链集群,体育产业规模达30亿元;另一方面,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荣昌以夏布小镇、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古佛山为核心,精心推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持续拓宽消费新场景。 同时,荣昌借势荣昌卤鹅等美食“出圈”契机,把荣昌卤鹅等元素融入赛事体验,让全国运动爱好者跟着赛事来到荣昌旅行。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今年“五一”假期,荣昌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旅游收入13.13亿元;“端午”假期接待106.89万人次,游客的旅游花费5.99亿元。体育赛事的“流量”,正在持续转化为文旅和消费的“增量”。 与此同时,荣昌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从2019年的约900元增至2024年的1500元,增幅达到66.7%,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荣昌全民健身,出圈又出彩。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冉文 实习生 黄怡然 |
永跑者团队合影。红网时刻新闻8月29日讯(通讯员唐东升周
“我们盼了好久,终于动工啦!”8月28日中午,家住愉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