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是一个面积不足9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多万的鲁北小城。在这里,却藏着一组震撼行业的数字:全国每10件商用健身器材,就有7件产自这里;全球每10件商用健身器材,就有3件产自这里。 另一组数字也同样惊人:这里聚集着2986家健身器材企业,从业人员超4万人,2024年产业总产值突破139亿元,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家庭作坊到百亿产业,从代工贴牌到智能制造,宁津用20余年时间完成的不仅是产值的飞跃,更是“了不起的中国创造”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能级跃升。 从“制造”到“智造”:企业创新的精准实践 2001年,宁津健身器材产业起步,凭借五金产业基础,从模仿和代工贴牌探索发展。然而,真正让宁津健身器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是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的赋能升级。 在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焊接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度挥舞“臂膀”,激光切割后的金属零件在机械臂的操控下完成精准焊接,随后经过智能喷涂、自动化组装,一台台崭新的跑步机在传送带上有序下线。这家拥有14万平方米现代化生产基地的企业,刚刚投资5000万元完成智能化升级,新建的10万平方米数字工厂里,智能控制系统让产能提升至原来的2.2倍,产品合格率更是跃升至98%以上。“从新产品设计到样品实现,15天就能完成。” 在产品研发中心,布莱特威展现出的创新力同样令人瞩目。每款新产品投产前都要经过45道评审环节,从打样测试到邀请专业健身教练实地检验,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布莱特威的产品不仅通过了ISO9001、ISO14001等国际认证,更在全球市场赢得了口碑。从建厂至今,布莱特威每年至少推出2-3款新系列产品,配件自产率高达95%以上,这种“全链条自主可控”的发展模式,正是中国制造业韧性的最佳体现。 更具革命性的是产品端的创新!例如,布莱特威TY力量系列训练器嵌入生物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用户体脂率、心率等12项数据,通过AI算法生成个性化健身方案,将“专业教练”的功能集成到硬件中,这种从“设备供应商”到“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让企业海外订单实现翻倍增长。 在山东美能达健身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实验室,设计师们正围绕南美市场的需求调试一款新型冲浪机。这款冲浪机,通过模仿海上冲浪原理,将室外健身方式安全地“搬”进室内,不仅趣味性十足,更能有效锻炼核心肌群,已成为巴西健身房的“打卡神器”。美能达的核心竞争力正源于这种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为满足全球不同国家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先后自主研发了100余款健身产品,从智能跑步机到无动力楼梯机再到康复系列器材,每一款产品都凝结着“中国创造”的智慧。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美能达累计获得9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 25项,这种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让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 从产业链到创新生态:县域经济的宏观布局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的崛起,绝非单个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一场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链协同的系统工程。在宁津经济开发区,“半小时配套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从钢板原材料到电机零部件,从模具制造到包装设计,95%以上的配件都能在县城内找到供应商,并在半小时车程内配齐。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链体系,让宁津实现了“一台健身器材不出县城即可完成全流程生产”的产业奇迹。 宁津县政府的“链长制”规划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成立健身器材产业链办公室、配备产业秘书、运行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政府与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机制。在东部新区,25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规划吸引了迈宝赫、宝德龙等健身器材龙头企业落地,5个省重大项目、11个市重大项目的集聚,构建起“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产业生态。 为了助力企业“出海”,宁津创新性地打造了“展会经济”模式。2025年,政府组织企业参加了8场国际展会,同时举办本地展会,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宁津好品”走向世界。宁津健身器材产品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16家健身器材企业跻身全县对外贸易前20强。 在数字化转型中,宁津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立全国首家数智健身产业联盟,发布健身器材产业指数,20家企业成为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一系列举措推动产业向数智健康、康复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让宁津健身器材的智能设备占比超过60%。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中国创造的价值跃迁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2001年,当北京申奥成功带火健身热潮时,宁津的从业者还只能靠模仿和代工贴牌起步;2011年前后,在大胡子、迈宝赫、宝德龙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初步形成全产业链雏形;2017年后,通过数智化转型和品牌建设,宁津健身器材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而到了2023年,随着“宁津健身器材”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这个小县城终于实现了从“产能担当”到“品牌之都”的蜕变。 这种品牌价值的提升,体现在一个个具体场景中:在德国科隆展上,宁津代表团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外商们对带着“中国创造”烙印的智能健身器材赞不绝口;在国内各大健身俱乐部,贴着“宁津智造”标签的器械成为标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健身房中,宁津生产的健身器材也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赢得了用户青睐。 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革。迈宝赫在巴西建立的海外仓,将交货周期从45天压缩至7天;布莱特威通过TikTok与阿里巴巴国际站构建的营销矩阵,在海外实现“线上种草-线下体验-跨境履约”的闭环。这种“跨境电商+海外仓+本地化服务”的生态出海模式,使宁津企业不再局限于产品输出,而是将品牌、技术、服务打包推向全球市场。 宁津的实践证明,中国创造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创新体系的构建。全县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主知识产权逾1200件——这些数字背后,是从政府到企业对创新的持续投入。 如今的宁津,正谋划着更宏大的蓝图:建设世界领先的健身器材创新中心,让“宁津造”成为全球健身产业的“标准制定者”…… 小县城凭借完整产业链,“链”出百亿大产业;政府以“展会经济”模式助力宁津“智造”全球抢单。小县城也能有大产业!这,正是“了不起的中国创造”最生动的注脚。 中国山东网记者 张敏敏 杨雪纯 报道 |
7月5日清晨,市民在省体育场打匹克球。近年来,被称为“三
7月5日破晓时分,晨曦为仁怀市姜家寨公园与楠竹林生态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