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同期活动,以“源头引领 聚力同行”为主题的2024第二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在浦东召开。本次论坛汇聚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政策制定者,聚焦我国医药工业前沿技术创新与全球医药合作,共同探讨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医药技术国际趋势与生物经济、全球医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议题。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出席论坛致辞时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是源头创新。在药物研发的全过程中,临床医生、医药企业、公共卫生领军人物、监管体系、医保体系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是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其次是监管科学创新。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以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安全、高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最后是保障科学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 论坛上,复星医药与复旦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迈上新征程。面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市场扩张,复星医药致力于创新、全球化方面的战略布局。复旦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创新平台,与复星医药深化合作,将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等。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致辞时表示:“复旦大学与复星医药渊源深厚,合作密切,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期待校企携手同行,继续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上海正围绕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审评审批、产业化落地等关键环节,强化全链条创新、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聚焦mRNA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力争在新药研发上取得突破。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创新一定要从需求出发,围绕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展开。“复星一直坚持全球化,未来也将继续坚持全球化发展,包括加大全球研发能力的提升、临床能力的建设、全球销售网络的建设。我们要加大力度,做双向赋能的创新,和全球最好的企业合作。”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企业不仅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和竞争的核心力量。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源头引领,聚力同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来自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复星医药的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在生物医药源头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 激活源头创新成果转化 源头创新作为生物医药全链条发展的前端,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论坛现场,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院士、临床研究领军专家,头部机构及药企代表,共讨源头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在《中国肿瘤新药研发》主题分享中介绍:“近年来,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及肿瘤治疗方案的增速是最快的,未来仍会保持这样的趋势。但在药物研发及创新的过程中,要避免内卷、同质化,原始创新的过程中要保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同时,在原始创新的过程中,要不断围绕临床需求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主任陈志南带来《生物医药技术国际趋势与生物经济》主题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艰苦医学创新路上的“离经叛道”》主题演讲中表示,医生不仅传承知识救死扶伤,更承担医学创新、推动医学进步的使命。 在全球药物创新的广阔舞台上,中国科学家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为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探索和努力。 在圆桌论坛环节,由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瑞士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深圳阿尔法分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Horst Vogel,上海大学副校长王从春,原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等围绕源头创新、产学研结合现状,从各方角度进行了分享。 论坛嘉宾们表示,临床需求在源头一公里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源头创新应当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唯有做好多学科的交叉分享,把产业知识带到院校、研究机构,把院校研究带到临床应用,并同步进行监管保障、评价体系等体制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源头创新的转化落地。 本次论坛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文字:杨珍莹 编辑:王雨濛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11月13日讯11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菏泽
日前,上海康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下称“康桥中药”)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