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有孩子的家庭焦虑顿生:“现在去医院看儿科好麻烦,尤其是小朋友有点发热,更加不敢去。又要做核酸、做肺部CT,太伤神了!” 其实很多小朋友发热症状来得快去得快,很多时候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对症吃点非处方药就能解决,可是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家长一时难以自己判断。 最近,家住张江的新手妈妈小孙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10月,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五下午开儿科门诊了,我特意签约了儿科的小张医生。”就在几天前,小孙的女儿呕吐、低热,她先咨询了小张医生,医生判断孩子没有大问题,建议先在家处理一下,观察半天看看。“果然,半天之后娃的热度就下来了,活蹦乱跳就跟啥也没发生过一样。”小孙说,能在社区签约一个儿科医生“太方便了”。 如今,浦东36个街镇已经全部开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服务,有孩子的家庭都可以签约儿科特色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了! 这项成就要追溯到发端于2016年的浦东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这个医联体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实现“三个统一、四个统筹”,即:统一诊疗常规、统一专业培训、统一医疗信息发布;统筹转诊会诊、统筹特检项目、统筹临床质控、统筹儿童健康管理。 其中儿中心先后托管东方医院、浦南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以及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区属医院儿科,派遣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围绕医院特点开展学科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推动7家区属综合性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 强大起来的区属医院儿科,又成为社区儿科“强身健体”的“好师傅”。小孙的家庭医生小张医生——张璐轶,其实已经在上海儿童医院中心培训了半年,儿科门诊开诊前又拜师周浦医院儿科主任盛秋明,她说:“第一次为小朋友看病还是有点犯怵的,有盛主任带着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小患者说肚子痛,盛秋明就指导道:小孩子不懂得怎么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肚子痛”是最容易掌握的词语,小孩子说肚子痛不一定是肚子痛,需要医生仔细判断。 盛秋明表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位学习儿科的全科医生,已经有儿童医学中心常见病诊疗培训的基础。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基层儿科医生。他说:“今后我们周浦医院儿科愿意和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帮助其把儿科门诊建立起来,使周边的孩子多一个就医的选择,能够在家门口就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浦东新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其中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开设儿科门诊服务,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全科门诊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另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由儿童医学中心指导的儿童哮喘门诊,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门诊,为浦东新区儿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这一波儿联体建设,也让老牌社区儿科服务焕发了生机。 泥城镇地处浦东南部,当地群众就医极其不方便,因此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乡镇卫生院就提供儿科诊疗服务。2019年,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装上阵,在新院区的门诊二楼开设了儿保、儿科一体化服务区域。 泥城儿科的日常工作状况:早上医院一开门,一波来打疫苗的孩子先到了。其中,有第一次来的新生儿,儿童保健医生简单询问了情况后,安排家长到儿科门诊去做专业儿科检查;家长穿过一道玻璃门就到了儿科门诊,儿科专业医生汪燕萍娴熟地为孩子做了保健检查,给了专业指导之后家长满意离开。 潘女士抱着刚刚一百天的二宝来看诊,她说:“我家大宝已经16岁了,一直就看汪医生,现在二宝也来找汪医生,放心。”虽然六院临港院区也有儿科,但潘女士说:“去六院开车也要20分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走六七分钟就到了。而且,汪医生是我们全家的家庭医生,就像朋友一样,更加贴心。” 汪燕萍医生是本地人,1997年就来泥城儿科了。后来,浦东儿联体建设又给她“送”来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师傅”,“我们的技术提高了,群众更信任了,最多的时候一天门诊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个。”汪燕萍表示,因为疫情的原因,经过家庭医生指导,有一部分患儿不用来门诊看诊,“一周五天儿科门诊,每天门诊量在40个左右。”说话间,潘女士的二宝饿了,小脑袋转来转去找奶喝,潘女士立刻熟练地走到隔壁的母婴室,换尿布、喂奶,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新区卫生健康委表示,“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将持续压实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优质医疗服务为支撑,七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示范儿科门急诊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为网底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从“点到面”的辐射,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系统提升,增强区域内广大家庭的获得感,推进儿科医疗分级诊疗的逐步实现。 |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杨茜蒋升通讯员朱琼雯10月12日上午,在浙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近日,江苏省医保部门上线了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