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城关镇友谊村黄连种植基地(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齐珂雨 通讯员 何丹 雨后的大巴山北麓,云雾缭绕,绿意葱茏。在镇坪县,这满目青翠不仅蕴藏着道地药材的生长密码,还催生出多元立体的康养场景。 镇坪县立足88.82%的森林覆盖率、富硒土壤和“长寿文化之乡”等资源优势,发展以中药产业为基础、生态康养为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通过产业融合激活乡村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小药材“链动”大产业 10月10日,在镇坪县城关镇友谊村海拔1100米的黄连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张超穿梭田间,不时弯腰查看黄连苗的长势。“这批苗子5年前统一栽种,有专人管护。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大范围采收。”张超对记者说。 “镇坪黄连”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当地群众致富的“金疙瘩”。张超介绍,目前,友谊村黄连种植面积5000余亩。村上推行“企业+集体+农户”模式进行发展,由企业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村民获得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和产业分红“三金”收入。 中药产业是镇坪县的首位产业。为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镇坪县实施“七镇十村百基地”工程,设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专项补贴,吸引众多客商到该县投资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镇坪三方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林就是其中一员。 2024年,吕林看中镇坪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政策优势,决定将灵芝基地建在钟宝镇。“当地为我们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仅30天就完成了项目落地手续。”吕林说,目前,基地产出的灵芝主要销往广州等地。下一步,企业将进军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76万亩,产业链综合产值13亿元,1.5万余农户在中药产业链上实现了稳定增收。 健康产品“圈粉”市场 “这款金丝皇菊凉茶是我们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研发的,市场反响很好。”镇坪县金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娟介绍,公司2018年试种金丝皇菊,2020年制定完成金丝皇菊凉茶配方和工艺流程,目前,金丝皇菊凉茶年均销售额超800万元。 不只是金丝皇菊凉茶,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延伸,镇坪道地中药材正“摇身一变”,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康养产品。 10月11日,在镇坪县中药科创园,陕西悦瑞堂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黄连牙膏生产线有序运转。通过精细化加工,一支支以当地黄连为核心原料的牙膏,将从这里走向全国。 “现有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为1亿支。未来,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增加生产线。”镇坪县中药科创园总经理张志刚介绍,黄连牙膏生产线项目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新增投资2000万元引进全自动中草药提取、制膏、灌装等设备,建成10万级洁净厂房,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县域建基地、飞地做加工、校企共研发、全域拓市场。镇坪县中药科创园与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了葛根、党参、黄芪口服液等药食同源产品,以及黄连牙膏、洗发水、护发素等中药洗护系列和中药饮片,不断丰富康养产品线。 山水赋能康养旅居 “这里安静雅致,是康养旅居的好地方。”在镇坪县牛头店镇小石山居民宿,西安游客秦璐手捧一杯现磨咖啡,远眺窗外。在她眼前,茶园绿浪起伏,与山间的康养园、山上的药园及森林公园共同构成一幅诗意画卷。 小石山居民宿负责人杨紫越介绍,牛郎山药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以药茶为主题,整合养生、休闲、餐饮等资源,打造“山下茶园、山中康养园、山上药园+森林公园”的长寿康养产业园,形成三产融合的立体发展模式。 这样的康养场景在镇坪县已非个例。镇坪县系统盘活闲置民房200余栋,开放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240处,围绕“天然氧吧”“22℃夏天”“长寿文化”等特色IP,推动“中药+旅游”“中药+康养”深度融合。目前,已实施中药观光、康养民宿、药膳养生等融合项目20余个。 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市场热度与群众增收。在城关镇友谊山庄,药膳鸡、乌鸡炖天麻等特色菜肴香气四溢,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周末客房经常订满,药膳餐饮已占到总营收的30%。”友谊山庄负责人王瑛欣喜地说。去年,友谊村推出的“中药+康养”体验项目受到游客的青睐,仅此一项就为山庄带来15万元的增收。 依托优越的生态与富硒资源,镇坪开发高山富硒土豆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成为备受游客欢迎的伴手礼。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可感知的康养体验与发展成果。”镇坪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晏飞说,镇坪县将持续完善生态康养产业体系,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与养老服务深度协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乐美真 林雨尘 西子湖畔,共绘养老新蓝
10月16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立园满园·共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