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又一家互联网大健康企业将登陆港股。近日,二次递表的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叮当健康”)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取得了关键进展。 叮当健康前身为叮当快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2021年收入计算,其在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0%,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仍相距甚远。 自建配送体系和线下药房的重资产模式下,叮当健康成本居高不下,仍未摆脱亏损难题。2018—2021年,其四年净亏损累计达28.96亿元。 目前,叮当健康70%左右收入来自第三方线上平台。这意味着,叮当健康不仅仅与美团、饿了么旗下的药品配送服务直接竞争,还要依赖上述平台的业务支撑,2021年,公司向第三方线上平台支付的佣金已增至近亿元。 成本高企,毛利率连年下挫 叮当健康前身为叮当快药,曾经主打“28分钟送药上门”。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间接持有或控制公司50.48%股份。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此次IPO前,叮当健康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TPG、软银中国、泰康人寿、海尔医疗等机构。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叮当健康的收入分别为5.85亿元、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03亿元、2.74亿元、9.19亿元、15.99亿元,亏损金额不断扩大,合计亏损28.96亿元。 叮当健康的毛利率表现也江河日下,已从2018年的41.1%滑落至2021年的31.6%。 实际上,亏损不断扩大,与叮当健康重资产运营模式密切相关。在“28分钟送药上门”的主打宣传下,自2016年开始,叮当健康为保证配送速度自建线下药房门店,并自建配送体系。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叮当健康已于中国17个城市建立351个智慧药房网络。 重资产运营模式下,成本居高不下。2018—2021年,叮当健康履约成本分别达到9750万元、2亿元、2.83亿元和4.12亿元,占营收的16.7%、15.7%、12.7%和11.2%。 同期,公司销售与市场开支费用分别为1.4亿元、2.78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24.1%、21.8%、19.8%和22.7%。 高度依赖第三方,市场份额仅1% 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超96%收入来自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该业务中,按照销售渠道划分主要分为线下零售,线上直营与业务分销三个方面。 其中,线上直营渠道收入占比在75%左右。线上直营渠道又细分为自营线上平台与第三方线上平台,这两部分渠道收入占比,在2018年至2019年还各自占据50%保持平衡。自2020年后,第三方线上平台收入占比与日俱增,到2022年第一季度,第三方线上平台收入已经飙升至72.5%,业务依赖风险加大。 这也意味着,叮当健康不仅仅与美团、饿了么旗下的药品配送服务直接竞争,还要依赖上述平台的业务支撑。以美团为例,叮当健康以商家身份入驻平台后,达成交易订单需要向美团缴纳一定比例的佣金。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公司向第三方平台支付的佣金分别达到753.4万元、2838.8万元、6077万元和9993.8万元。到2022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增长至2724.9万元,几近2019全年。 目前,叮当健康所处赛道潜力巨大,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按2021年收入计算,中国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排名第一的阿里健康市占率10%,排名第二的京东健康市占率6.5%,叮当健康市场份额为1.0%。 2021年,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达到306.82亿元、73.34亿元,阿里健康2021年3月—2022年3月营收为205.78亿元。而叮当健康2021年营收仅36.79亿元,不及京东健康两成。在巨头夹击之下,叮当健康的生存空间显然较为有限。 此外,耐人寻味的是,递交招股书前,叮当健康曾发生过一次人事巨变,包括泰康人寿等18名机构股东集体退出、部分高管从主要人员中退出。同时,叮当健康注册资本从9947.68万变更为5294.12万元。 这引起了外界质疑,股东减资退出,是否因为公司业务不及预期,或是出现现金流问题?随后泰康人寿发布公告解释,此举是为叮当健康谋求海外上市做股权架构的调整。 尽管如此,欲求上市输血的叮当健康却不被看好。叮当健康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单纯送药业务难获融资。为此,叮当健康在招股书中提到,将建立“医检药险”闭环模式,实现快药服务供应及其他医疗服务供应协同整合。 视觉中国图 |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郑丽红学生健康一直是家长、学校以及社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丽娜通讯员周科位为早期发现和识别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