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祝姚玲 叶佳敏 “知道最近这个病毒多,也没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就小区楼下转转,没想到还是中招了……” 这几天,杭州的朱女士很是揪心。2岁的宝宝毫无预兆突发高烧,整个人蔫耷耷的,胃口也很差。退烧药加物理降温大半天体温都没降下去,到医院一看,宝宝嗓子里已经有了疱疹,抽血检查确诊是疱疹性咽峡炎。 最近在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感染科,花旺主任医师也接诊了不少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典型症状就是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出现疱疹。” 花旺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近期疱疹性咽峡炎确实比较高发,大家要加强预防。” 图源:视觉中国 夏秋季流行,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令家长们焦急不安的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宝是怎么被感染上的? 花旺主任医师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夏秋季是流行季节,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多发生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涎、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诸多相似之处。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区别仅在于皮疹分布不同。主要的病原体均为柯萨奇病毒 A 型(CV-A)和肠道病毒 71 型(EV-71),近期比较多见的病原体是CV-A16型。” 花旺主任医师表示,与手足口病相比,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咽峡部、口腔黏膜部位的疱疹、溃疡等,病变比较局限,不会出现其他部位皮疹;但手足口病除咽峡部疱疹外,还经常出现手、足、臀部肛周甚至四肢皮肤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可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着病程进展,掌心、足底、臀部陆续出现红色皮疹或疱疹。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进食饮水明显减少,甚至拒奶拒食,或出现脱水表现,如前囟凹陷、眼窝 凹陷、干哭无泪、口唇干涩、四肢末梢偏凉、尿量减少等;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头痛、易惊、烦躁、抽搐惊厥、易激惹、肢体抖动、吸吮无力、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或是出现上述症状的同时,手足臀部等其他部位也出现了皮疹疱疹,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需要及时就医。” 吃饭、喝水都痛?医生分享小妙招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四勤一少”——勤洗手、勤通风、勤清洁、勤锻炼、少聚集,尤其是孩子的餐具、奶瓶、玩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万一中招,家长也不要过度焦虑。花旺主任医师指出,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会在约1周内自行消退,无需特异性治疗,目前也无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口痛症状。同时注意做好隔离,建议居家隔离至发病后2周。 由于口中的溃疡会导致吞咽疼痛,因此一些患儿可能不愿进食或饮水。对此,花旺主任医师支招,“冷的食物,比如棒冰和冰激凌,有助于缓解疼痛;软的食物,比如布丁和果冻,可能更容易吞咽,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点。要确保患儿充分饮水以免脱水。另外,如果是6岁以上的患儿,也可以用盐水漱口,一天2~3次,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水泡不要自行挑破。” 此外,花旺主任医师提醒,除非是明确合并细菌感染,否则不建议常规应用头孢菌素、青霉素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部分孩子病初会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升高,可以次日复查以上指标,若明显下降或正常,则无细菌感染的依据、无需使用抗生素。部分重症患儿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
“孩子很快就要带着无创呼吸机出院,打上这个预防针,会减
近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