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连年上升、体能持续下降、心理健康异常等问题备受瞩目。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两项重磅成果在沪发布,分别是教育部“全国学校健康教育视频课程”和国家卫健委《7岁-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1月11日,由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召开,近300余名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指委委员、健康教育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出席。 牵头主持这两项成果的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教授介绍,“7岁-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标准近日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批发布,这也是我国相关领域的首部国家级标准。 关于运动时间和强度,该标准提出,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累计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宜不少于70分钟,其中每天至少进行1次持续10分钟或以上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同时每周宜进行不少于3次的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骨骼健康的抗阻运动。 针对手机、电脑等屏幕的使用,该标准认为,除教育部门安排的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时间外,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其他用途的视屏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季浏介绍,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尚未正式颁布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水平指标,而国外指南并不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实际状况,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历时八年多时间,团队研制出这项符合我国学生体质的体力活动水平评价方法,助力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从2016年开始,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牵头,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7所学校分别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加速度计测量,收集体测和问卷调查数据10万余人,最终形成了我国7岁~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强度对照表、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及体力活动推荐项目、强度和时间等一系列体力活动评价工具和推荐建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烟台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也参与了标准的研制工作。 大中小学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全国学校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也正式推出。全套视频课程总计80课时,其中,义务教育1至9年级54课时,高中10到12年级18课时,大学8课时。 该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总体设计,集齐全国高校和中小学200余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打造,由山东教育电视台负责拍摄和制作,是我国第一套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全学段的健康教育视频课程。 发布会结束后,大会特邀健康教育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据悉,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2020年12月主持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发挥咨询、研究、评估、指导等作用,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向教育部提出精准、专业、科学、严谨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开展校医、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成果鉴定和教学督导检查等工作。首届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73人,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以及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附属医院等。华东师大季浏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作者:储舒婷 文:储舒婷图:华东师范大学编辑:吴金娇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 |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郑丽红学生健康一直是家长、学校以及社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何丽娜通讯员周科位为早期发现和识别结核